多看书摘合集(1)
《我们聊一聊》书摘
我的一位老师认为,大学应该是高于社会的地方,我们大学生应该多读一点书,敢于想象,敢于创造,敢于挖掘那些目前被隐藏了的价值,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。而不是过多地纠缠于就业、未来的职业竞争力的培养。
我们这代人似乎缺乏解决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的能力,我们总是刻意地追求最优的结果,被一种标准答案所束缚,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另外途径。因而很多事情都只有一个类似的结果,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
“抱怨”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青春病,因为你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,所以你因之焦虑,而焦虑一定会发酵出抱怨,抱怨自己的智商、出生的家庭、考上的学校、学科以及所有的一切,这不足为奇,当哪一天,你开始不再抱怨的时候,你就跟青春告别了。问题仅仅在于,你不能只会抱怨,你必须行动。
你迫切要接触文化名人,加快自己进入殿堂的步伐。这点显得有点急功近利,心态不是太好。我只能告诉你,跟在名人屁股后头只能闻到他们放的屁有多臭,不会让你自己有任何长进。名人只是远距离比较光彩,近了就能闻到他们身上的腐朽味道。
我认为“又想做成功者,又想做好丈夫”这两者是统一的。只有一个爱自己妻子、孩子的人,才有能力去爱别人,为更多的人去服务、奉献。
我不反对考证,但是考证一定不是解决职业发展的核心途径。事实上,在我看来考证是应试教育中受抑制的人才的补丁式自我补救措施。而真正重要的是,通过多种社会实践——实习、社会活动、公益活动、参与设计大赛和营销大赛、实验设计等等,体会社会对我们同学的要求以及你内心对于这些要求的感受,看你能不能被这些感受触动到。
我们在大学期间读书学习的时候,重要的是要把功利性学习和非功利性学习结合起来。具体来讲,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三种精神特质。一是培养一种心情,一种快乐健康的心情,包括对生命的热爱,对社会的热爱,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;二是培养一种勇气,一种不管遇到什么挫折,都要勇敢面对,对未来始终充满信心的勇气;三是要培养热爱读书的习惯。读书多,就意味着眼界更加开阔,更加会思考问题,更具有创新精神。
走过三十岁后的切身感受。有抱负、有激情、有行动的人,即便在四十、五十、六十岁也能保持三十岁的心态和干劲。三十岁只是你漫长人生旅途中的普通一站。而你现在只有二十三岁,到三十岁还有漫长的七年,说不定,你在三十岁之前已经取得了自己事业上的成功,三十而立成为一个本不存在的忧虑。
开始容易,继续难。在这个长征里,只有你的心很坚定,眼界很开阔,才能把高兴和不高兴的事看清;只有把钱看轻,才能赚到大钱;只有给别人带来价值,才能赚到钱。
如果把学习变成意图高人一头的手段,只是为了分数、为了名牌大学、为了升官发财,那就走上了一条痛苦的道路,与你想要的快乐背道而驰。
等到进入社会,知道了很多现实的压力和不美好,心里会有负担和忧虑。我该怎么告诉你呢?在那个年龄去做那个年龄最美好的事!我觉得最可怕的是,在该专心学习的时候,你去干别的;在适合恋爱的美好季节,你去干别的;在该努力发展事业的时候,你又去干别的。
人生是一个PACKAGE,好事和坏事是一起来的。为了喜欢是得做一些不喜欢的事的。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,你的人生可以过得很坦然,不会纠结,不会怨愤。
“有学历并不等于有能力,文凭并不等于水平”——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明明知道这个道理,却还会陷入很大的困惑呢?问题恐怕在于,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以及为此你该培养哪些能力,并达到怎样的水平。
由于热爱,会发自内心地学习,因为从未觉得自己足够好,所以,也不曾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,好坏都不会影响我。
可不可以告诉你,幸福感和你的期待值成反比。期待值越高,幸福感越低。期待值低,不见得对自己的要求低,对事业的目标低,而是,试着把金钱看淡些,对自己热爱的东西看重些。
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,社会的利益分配越来越固化,社会流动性正迅速减弱,社会价值观日趋单一,物质上的成功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,所有人都挤在竞争残酷的独木桥上,身处巨大的社会机制之中,个人既难以理解其复杂性,又不知如何表达自己,不知如何保护自己,世界正在物化,头脑中留不下精神的空间……
读过凡高的《渴望生活》吗?它曾经激励了好几代青年的成长,我不清楚,你,还有你的同代人是否仍读它。没有经过折磨的理想,终究算不上理想,被现实压迫而熄灭的光芒,则不是真正的光芒。
其实学生也很无奈,正如古斯塔夫·勒庞在社会学经典著作《乌合之众》中所说的那样: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这么多有文凭的人,然而它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,于是只好让另一些人无事可做。
这也是我们时代的特征。很多人尽管深受暴力之害,却又不自觉地成了暴力的信奉者。普遍的社会不公,缺乏正常的沟通渠道,令愤怒既没有渠道的释放,也无法转化成行动,人们深感无力,将暴力当成了最后的依靠。
历史上的今天
2015年:微信运动(36条评论)
2014年:火狐特权!4个Chrome不允许用户做的事[译文222](64条评论)
2012年:如何查看Google账号注册时间(74条评论)
2011年:瑰丽的趵突泉公园(7条评论)
2013/08/20 09:06:50
多看
额,是付费的吗
2013/08/20 22:53:06
@神父, 多看是免费的,不过里面的书绝大多数都是要付费购买的
2013/08/20 15:23:43
我是自从买了Kindle之后,看书的时间比以前多,以前基本只是周末
现在上下班路上直接用Kindle看了
科技带来便捷啊,书本随身带就太重了
2013/08/20 22:46:35
@Betty, 确实啊, 现在只要随身带着手机,就相当于带了几百上千本的书,随时都可以打开看
2013/08/20 20:59:52
多看装着,但没有博主那么有心,也只有坐车的时候看看
2013/08/20 22:37:29
@中国疫苗, 能够坚持看的话还是能看到不少的
2013/08/20 22:02:34
开卷有益 见缝插针搞阅读
不过我都是在手机上看了 而且看得多是历史相关
其他类型的倒是看得较少
2013/08/20 22:36:19
@邓肯, 我是乱七八糟什么类别的都去看 真的是看杂了,杂而不精
2013/08/20 23:08:14
不在这白话了
我去看书了
2013/08/22 00:04:00
@天长地久, 哈,真是好孩子啊
2013/08/21 09:01:33
你真幽默,喜洋洋动画里哪有暴力情节?
2013/08/22 00:04:24
@塔吊, 红太狼的平底锅 很暴力
2013/08/21 10:10:14
现在离开了手机真不知道路上干啥
2013/08/22 00:30:15
@tiandi, 确实啊,路上的时间总得找点事情干
2013/08/21 11:33:58
这个假期我都没看书。。。
2013/08/22 01:13:02
@大发, 整天忙着博客上面东搞搞西搞搞啊
2013/08/21 11:47:40
免费的?太好了,有多一个地方可以看书了
2013/08/22 01:14:11
@哈秀时尚, 这个还真不是免费的,都是正版书
2013/08/21 14:37:33
好多书都没看过嘞!
2013/08/22 01:15:35
@锋子, 一个人能看几本书啊,选自己喜欢的呗
2013/08/21 16:39:21
看你这看书,才感觉我看地太少了。最近在看本老厚的纸的书法常识,不过每星期出门看一次,看了个把月,才看了可能不到百页。
2013/08/22 01:16:24
@xuexx, 看书时间太少了,每天都得匀出点时间来看书
2013/08/21 21:08:45
很久都没静下来看点书了.
2013/08/22 01:16:47
@独家记忆, 为什么静不下来呢
2013/08/21 22:53:37
静不下心了。
2013/08/22 01:17:19
@米诺,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
2013/08/22 00:25:47
哥们人生加起来读不超过10本,还包括网络小说。。。我去了
2013/08/22 01:23:38
@三两事, 小学时候的语文数学课本没算上吧
2013/08/26 17:21:50
最近没怎么看书,三天不看书,笨得像头猪阿
2013/08/27 23:41:35
@saintsky, 你这也太夸张了
2013/10/18 16:29:15
好书应该推广
2013/10/23 06:46:17
@何氏眼科, 只怕看书的人没有几个